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可监测骨质疏松疗效
骨质疏松症患者至少需要接受1年以上的治疗才能降低骨折风险,但是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往往不佳。美国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临床研究及骨质疏松中心的迈克尔·莱维茨基(Michael Lewiecki)教授日前在上海召开的“骨转换标志物临床应用研讨会”上指出,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在早期监测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发现治疗不应答患者方面具有优势。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需频繁服药、服用方法复杂、担心胃肠副作用、缺乏正向疗效反馈和患者教育,是造成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美国的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长期治疗依从性仅为50%。
迈克尔·莱维茨基教授介绍说,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是对骨转换敏感性较好的两个检测指标,受到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推荐。其中,P1NP对骨质合成和抗重吸收治疗的疗效监测有效。治疗开始3个月后患者总P1NP值比治疗开始时的基础值增加40%以上预示着治疗成功。β-CTX可作为抗骨质重吸收治疗的监测指标。采用双膦酸盐治疗3个月后患者β-CTX值比基础值降低35%~55%意味着治疗成功。通过P1NP、β-CTX联合检测,将3个月后的检测值与开始治疗时的基础值进行对比,医生可较早地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这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