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社区广播台
热门推荐
最新导读
     安庆在线网官方群:260297049     311106529
查看: 20|回复: 0

云上的梯田

[复制链接]

4693

主题

4706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157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发表于 1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飞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小字号

  图为紫鹊界梯田。
  周飞亚摄

  “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在湖南新化的紫鹊界梯田流传这样一句民谚。天下梯田何其多,紫鹊界有啥特殊?一是历史,二是规模,第三,要归功于其“技术含金量”。

  紫鹊界梯田群始于先秦,盛于宋明,已历经2000余年。梯田由苗、瑶、侗、汉等多个民族共同开拓建造,是南方稻作文化与山地渔猎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漫长的时光中,梯田不断“生长”,到如今,周边延绵8万余亩,核心景区超过2万亩,最高处海拔1585米,梯级数最多处竟超过1100层,好不壮哉!

  梯田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当数独特的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仅凭借森林涵养、土壤储水与梯田自身的层叠结构,就形成了一套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机制。灌溉主要靠“借田输水”。一个小竹筒,随意往田垄上一插,便是“排水管”。相对孤立的田块,主人才会挖一些小土沟——当地人叫“圳”——来送水。或者干脆连土沟都省了,就拿竹筒做成渡槽。用最小的工程量,让每块田都能“喝个水饱”。人的智慧,被巧妙地藏入自然造化,不着痕迹。

  梯田皆依山就势而造,小如碟、大如池、长如带、弯如月……姿态各异,颇有野趣。春季水光潋滟,夏季绿波荡漾,秋季金黄的稻浪翻滚,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变化万千的梯田,在大地上铺展开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些年来诸多美誉赠予紫鹊界梯田。

  一位学者调研发现,在紫鹊界梯田核心区从事耕种的农民,60岁以上的占65.3%,50岁以下的仅占6.6%,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几十年后,谁来耕种?古老的梯田文化,谁来传承?当地多方探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打破“多头管理、权责分散”的状态,成立紫鹊界梯田管理机构,实现保护、规划、利用一体化运作。46条1.6万米的小微水渠被修复,确保灌溉系统沿用传统技艺。1500亩抛荒梯田生态得到修复,核心生态区实施封山育林,使区域水源涵养能力提升35%,让梯田生态系统回归“山青、水绿、田肥”的原始风貌。

  风景更美了,谁来看,怎么看?紫鹊界推出“沉浸式农耕体验”。游客们除了打卡观光,更能亲手参与插秧、收割、打谷,做一天农夫。针对青少年的研学游,将梯田变成课堂,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在劳动中了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了让更多人“触碰”到梯田,“梯田守护者”认养计划应运而生。一块块梯田“飘”上云端,通过小程序,认养人随时可以查看稻谷的生长,到了收获季节,还能获赠田里产出的稻米。

  金秋已至,正沿着山脚爬上山腰,将紫鹊界的稻子染成金黄。云上的梯田,即将为更多家庭带去丰收的喜悦。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7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5-9-27 18:1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