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94|回复: 0

叙说安庆那些神地名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5 05: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天后宫的来历
  天后,是传说中的海神。天后宫即妈祖庙。传说福建有个商贾在安庆远粮出海,突遇狂风恶浪,险遭灭顶,濒于绝望时,富商大呼天后保佑。天后居然显灵,顿时风平浪静,富商暗中默愿,二次来安庆,一定要捐建“天后宫殿”以示报恩。
  安庆天后宫的建造年代,《怀宁县志》载:“福建会馆,即天后宫福建人立”,又载,天后宫清建,在三牌楼之东,闽人请于巡抚陈用敷以祭天后者。按陈用敷在乾隆五十三年初任安徽巡抚,到五十九年再任安徽巡抚,安庆天后宫在公元1788或1794年建成。

 二、状元府之来历
  人民路以北的状元府街,旧名“状元坊”,为明末状元刘若宰府第。据《安庆旧影》载,系崇祯四年建造。当时建筑规模宏大,可惜毁于咸丰十一年兵燹。
  刘若宰字胤平,怀宁洪镇人,熟读经史,学识渊博,并长于书法,工绘水墨花卉。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中一甲一名。大魁后,曾充任崇祯帝的经筵日讲官,对这位末代皇帝颇多“启沃”,由于体质“清癨”冲任日讲官不久,即已病故。
  安庆旧为怀宁县治。封建社会,所在州县出了状元,是值得骄傲的,明清以来怀宁的状元,以刘若宰为仅有。据传,刘若宰的祖籍旌德县,当时的旌德县还来争状元是他们的。
  民间对刘状元的传说很多,多是离奇巧合,时神时鬼,不足为据。

 三、龙门口
  今天的安庆一中,前身是安庆市级中学。北伐以前是安庆师范学堂,满清时代此地却是安庆府的考棚。安庆府所辖的六县童生,要在这里考秀才,所以也称它作“龙门”,这条街道叫龙门口,就因此而得名。
  由于旧社会读书、应考、做官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向上爬的唯一阶梯,历来统治阶级也借此作为拢络知识份子,搜罗人才的一条主要渠道。直到北伐战争前夕,安庆高中里还存留着曾国藩写的“天开文运,为国抡才”石刻的八方擘窠大字,用来迷惑广大的知识分子。
  龙门口这条街,过去的特点是书店多。北伐战争前,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大德堂、海观楼、大盛书局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当时曾有文化街之称。在一中的对面,还有一家门面狭窄的旧书店,房屋陈旧,设备简陋,它的招牌是“三让堂”,这是当时安庆书坊中资格最老一家。据说在清末是出售《各科闱墨选》这类专供考生们抄袭、模仿的“时文”店,辛亥革命以后,科举废除了,这家书店也随之冷落、黯淡,不久就自行停业了。

  四、世太史第

  因赵氏家族赵文楷、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而称为“世太史第”。1907年冬,赵畇的曾孙赵朴初诞生于此。“世太史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赵畇主讲安庆“敬敷书院”,遂购此宅并作修葺。该故居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目前安庆市保存较好、面积最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太史第”是已故安庆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故居。因赵朴初的祖先赵文楷、赵昀等四代均为翰林并在朝廷任太史令,后人就将赵文楷、赵昀的宅第称为“世太史第”。“世太史第”坐落在安庆市城区天台里街,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明代建筑,清代又将其扩建。

  因赵家曾四代翰林,因此古居又被后人称作“世太史第”。“世太史第”从明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目前安庆市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一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史学和 建筑价值。赵朴初1907年就诞生于这座“青砖黛瓦”之间。

 五、锡林街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处会办兼**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慷慨就义。审讯时挥笔直书:“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瑞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
  1907年7月7日,徐锡麟被清廷杀于安庆抚院门前,并被挖心抛尸,时年35岁。
  徐锡麟的英勇事迹和大无畏气概为后人钦服,正像柳亚子诗中所言:
  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
  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
  徐锡麟以官员身份刺杀恩铭,引起了清廷的极大震惊,一时间,人人自危。清政府先防康梁党,后防**党,继防留学生,今又防及侯补道,其心忐忑,其势飘摇,**成功已胜利在望。

  六、吴越街

 吴越(1878——1905)字孟侠,又作孟霞。安徽桐城人。1国名教育会成员,刺杀出洋5大臣
  
           华中路

  为了纪念三几年的华中运动会而修的一条路。当年的运动场在现今的农校位置上。


  七、老安庆的“九头十三坡”

  【恐怕很多安庆人不知道,知道也不一定说得全】

  安庆老城建在西北高、东南低的丘陵岗地上,老街巷狭窄弯曲,道路...以山、坡、头、岭命名,俗称“九头十三坡”,是古城容貌的真实写照,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沉重的桎梏。
  
1、九头即:
  卫山头 (体育场东侧)
  高井头 (建设路)
  横坝头 (大观亭西侧)
  大拐角头(北正街南)
  小拐角头(天后宫)
  高山头 (朱家巷北)
  墩头 (大观亭西南)
  游山头 (鸭儿塘对面)
  朱山头 (太平寺旁)
  
2、十三坡是:
  朱家坡 (沿江东路)
  卸甲坡 (东门同城巷)
  昌甲坡 (殡葬馆旁)
  任家坡 (胭脂巷西)
  邓家坡 (杨家塘附近)
  登云坡 (胭脂巷口对面)
  凤凰坡 (大南门口)
  宣家坡 (大南门附近)
  司下坡 (四方城附近)
  五垱坡 (西城门口)
  黄甲坡 (杨家拐旁)
  县下坡 (五垱坡对面)
  墩头坡 (大观亭附近)

     老安庆过去有5座城门,其中南向的有两座,西边的是镇海门,东边的是康济门。周边居民嫌两个名字太拗口,简化为大南门和小南门。康济门位于高井头(现建设路),出城门往南,东为水师营(现菜市场)。进城的坡街,南半段称之为小南门正街,北半段称之为高井头,东为万亿仓。入城后向西的小巷,则是登云坡。高井头和登云坡分列老城“九头十三坡”的首位。

  八、老康济门(小南门)

  关于小南门,历史上有段传奇故事。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长江大水,“江潮入郭,漂溺民居”,安徽巡抚托庸先以礼相待,百般求祈,但没有效果。万不得已,便亲自率官兵出康济门,“命隶迎潮头抛铁索,杖之三十”,这江水也是属“打”的,居然老老实实向下退了数尺。事闻天子,龙颜大悦,当即赐题“江国风清”为康济门城楼匾额。此事虽为传说,但老《怀宁县志》有载,也不由人不信。

  历次战乱中,康济门都起到了强大的防御功用。清咸丰年间,石达开驻守安庆,下令士兵将其它四处老城门一一封筑,仅留康济门供兵士出入。出康济门至江岸,西侧有一高坎,这就是当年太平军筑垒用以封锁江面的炮台。前为炮台封锁江面,后有重兵严防死守,唯一开启的康济门,湘军自然难以攻克。安庆城在此期间8年,一直为太平天国安徽省省会。

  安庆老城之北的水,发自长风港,以水以荷以菱出名,雅称菱湖。作家郁达夫在安徽法政专门学校任教时,就“尤爱西城外和长江接着的一个菱形湖水旁边的各处小山”。安徽法政专门学校前身为敬敷书院,创建于光绪年间,由此北门外人迹渐至。之后菱湖内又相继建起可园、宜园等私家园林。但菱湖在老城之外,有老城墙相隔,而这一段的城墙,自东南枞阳门到西北集贤门,折了一个大弯,有十多里长。城里人想出城去菱湖,十分不便。

  九、建设门

  上世纪20年代初,在舒鸿贻(胡玉美掌门人胡子穆这岳父)等社会名流创议下,老城在老城墙东北处新辟一门,通往城北菱湖风景区。初时官方定此门为“菱湖门”,后来又改称“建设门”。而周边居民因城门向东,又较之枞阳门(东门)小,所以俗称为小东门。由锡麟街向东通往小东门的街道,就是建设门街。

  现在的建设门街东抵自宝善庵街,再往前,就是老水利局围墙。文革期间,建设门街曾一度名为红卫街东三巷,1978年恢复原名。建设门街长只百余米,街北迎江区法院位置,过去是东门大塘。当年东门大塘的水极为清澈,每天早晚,槌洗之声不绝于耳。东门大塘在石家塘北,西为铁佛庵,东北是宋公祠。上世纪30年代,东门大塘东建有一座小洋楼,号称“蠡楼”,为安徽省陆军陆地测量局局长焦山(石仙)家公馆。焦山早期参加**军及同盟会,北伐战争中曾获政府二级星宝奖章。抗战胜利后,作家张恨水回安庆,也曾在这栋小楼内短期居住。

  十、程振均纪念碑孝肃路

  上世纪20年代末,孝肃路是老城内一条封闭式的东西向长街,它由8条短街组成,分别是:石家塘、程公祠、法院街、**局街、党部街、姚家口、法校街、拐角头。这之中,姚家口和拐角头现在还为人熟知,而其他6条街已经从人们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其实从街名上也可以看出,法院(现双莲寺小学)、**局(现房管局大楼)、党部(老地委)均为旧省政府机关所在,而“法校”则是因法政专门学校(现市电视台西侧,安徽大学前身)而名。程公祠当时也是新建筑,立于清光绪二年(1876),纪念的是太平军叛将程学启。石家塘(第一人民医院一带)凑进来则有些勉强,因为那时候的石家塘的确就是一口塘,根本没有路。

  孝肃路因民国时期建设厅长程振均而名。程振均,安徽婺源人,早年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后赴英留学,由吴稚晖介绍加入同盟会。1922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应省长许世英之约任安徽道局局长,主持修建了安徽省第一条公路——怀(怀宁)集(集贤关)公路。1932年接任建设厅长,后因积劳成疾而逝,年仅44岁。后安庆市政借“孝肃”(公正清廉)之意,命名此路,以褒扬程振均为安徽公路做出的奉献,并专门拨款,在菱湖公园老大门西侧,修建了程振均纪念碑孝肃路。

  十一、黄花岗72烈士之路——安庆玉琳路

  现在的玉琳路,东起龙山路,西至德宽路口,全长近千米。玉琳路往玉虹街的路口,立有辛亥革命英雄宋玉琳雕像,这也是玉琳路的标志性建筑。

  宋玉琳是同盟会会员,岳王会安庆分会负责人之一。1907年春,就学于安庆**学堂,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起义,后被捕,翌年释放。1907年策划新军马炮营起义,再次失败。1911年4月27日,宋玉琳率江淮志士90余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攻打督署,最终因弹尽力竭被捕就义。刑讯时,言词激昂慷慨:“安庆之役,吾应死而不死,将有以报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声色凛然不可犯。上世纪20年代末,为表达安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老省城安庆将出八卦门由太平寺向西一直到金保门的这条长街,易名为玉琳路。

  民国时期,玉琳路是条繁华的商业街,曾有许许多多特色经营小店,如专门经营菜油、豆油、麻油等油脂的谦吉油坊,以销售草帽、马虎帽等各季节帽子的洪裕隆帽店,经营妇女化妆用品且以花粉为主的马春林花粉店,销售生火材料箍柴、木炭兼营五洋杂货的同盛裕柴炭店,专门经营各色棉线丝线的恒信祥丝线店,出售犁铧、铁锅兼售桐油等的震昌仁油铁号,等等。这些特色经营的小店,构成了玉琳路商业区丰富多样的经营布局,让一些老人至今难忘。

  据马光祖《建康志》,老城南门因位于盛唐山阳,故名盛唐门。盛唐门后改名镇海门,有两层意思:一是传说秦始皇曾在海口洲浮江渡海渚;二是呼应小孤山元代余瀚“海门第一关”石刻。以门镇海,气势雄壮,过去镇海门上就嵌有“海门天柱”四字匾额。

  镇海门上的城楼,高大雄伟,俗称镇海楼,当年以“镇海门门镇海镇海门头镇海楼楼形镇海”,与迎江寺“迎江寺寺迎江迎江寺腹迎江塔塔影迎江”形成绝对,在老城流传多年。日暮时分登上镇海楼西望,落日余晖映照江面,波光闪闪,金鳞片片,另有一番景色,“海门夕照”因此也成为老城十二景之一。

  1907年,徐锡麟密谋安徽**学堂起义,恩铭得知后,一方面提前毕业典礼,另一方面安排重兵加强防守。事发当天,只开镇海门、康济门及八卦门两个时辰供居民取水,周边还另有兵力布署。正因为如此,徐锡麟无法出城与新军联系,从而束手被缚,从容就义。

  同为南门的,安庆还有另一处康济门。在民间,多以“大”、“小”将两者区别,前者为大南门,后者为小南门。

  十二、老城五门之首:镇海门

  镇海门具体位置,在大南门街南街口,现清真寺街(曾名忠义街)往下一点,出镇海门向江岸,有一斜坡路,叫凤凰坡,也是老城“十三坡”之一。进城后的老街,官名大南门内正街,民间约定俗成,简化为南正街,现在又改为大南门街。

  十三、安庆“枞阳门

  枞阳门为老城东门,但从位置上看,应为东南。“枞阳”为水名,在老城以东,《清史稿》载,桐城“孔城河与东南长河、白兔河俱入练潭河,至枞阳入江”,枞阳门以此得名。

  关于城额“枞阳门”,传说众多,或曰出自书法名家庾亮之手,或传为王羲之亲笔所书,而更悬的,说是当年曹操立马而书,其笔力所到,既有军事家胆略,又有文学家的豪气。

  有一点无可厚非,5座老城门中,“枞阳门”城额书法最为出色,清书法名家包世臣,曾以“雍容揖让”4个字加以赞誉。

  十四、吕八街

  是八户吕姓人家的商铺,逐渐形成家庭商业小街。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家涌入,使吕八街向南向北延伸。南连接四牌楼街,北连接双井街。旧时,吕八街有老字号“润余祥”宁波木器店、“满庭芳”木器店等五家。所生产的古典雕刻家具与“中西合璧”的家具,销售兴旺,生意红火。除此之外,还有金谷春酒店、海洞春菜馆,福鑫、寒谷春、小乐轩、老富春园等饮食店。吕八街是家具、饮食商业街,对商俗行风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5-8 02:3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