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71|回复: 0

生前清廉 身后低调 纱帽山下 一代名臣纪念馆开馆

[复制链接]

9821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资深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4586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6-4-7 1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谨慎勤勉,两袖清风。经历了10个月的建设、布局,4月5日上午,清代名臣杨汝榖纪念馆在大观区山口乡纱帽山开馆。据了解,这是我市首家民办公益性纪念馆,杨汝榖后裔与各地文史爱好者一起,参加了纪念馆开馆仪式。


图为市民观展杨汝榖纪念馆

  官职显赫 清廉一生

  据史料记载,杨汝穀(1665—1740),字令贻,号石湖,清安庆府怀宁县人,世居皖城“天台里”,清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与张廷玉同科),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位列九卿,级别为从一品,是怀宁古时官阶最高者。杨汝穀为人正直,公私分明,持身廉正,在“康雍乾盛世”,曾被几代皇帝赏识和公开表扬,被树立为大臣的楷模,好官的典型。

  乾隆三年(1738年),杨汝榖因老乞休,临别之际,乾隆皇帝召见他,并赐绒结顶帽、御书楹联及丰厚赏金,准其仍享受一品俸禄。乾隆五年,杨汝榖卒于家中,享年76岁,谥号为“勤恪”。桐城张廷玉为其题写碑文,乾隆给他的评语是“谨慎老成”。

  原南开大学校长、著名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杨石先是其直系后裔。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杨石先。1955年,杨石先当选中科院第一批院士,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馆内展品 精美丰富

  “杨汝榖纪念馆的筹建,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在当日的开馆仪式上,亲属代表、杨石先长子、80多岁高龄的杨耆荀先生感慨万千。他告诉安庆晚报记者:“走进新建的杨汝榖纪念馆,不仅能通过近300平方米的展厅了解一个全面的、真实的杨汝榖,更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情怀。”

  杨汝榖纪念馆有3个展厅。馆内展品精美丰富,展馆通过展示大量与杨汝榖及其后裔有关的历史资料、实物,让参观者对这名位高权重的清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杨汝榖的事迹,在今天应予以发扬光大。该纪念馆的建成,无疑正当其时。”参观者胡先生说:“纪念馆内文史资料充实,生动记述了杨汝榖为官清廉、谨慎勤勉的光辉一生。”

  参观者赵女士说:“纪念馆的建成,不仅是纪念先贤的殿堂,传承历史文化的场馆,也是弘扬为官清廉、谨慎勤勉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基地。”

  丧事从简 令人敬佩

  纪念馆的筹建,还要从发现杨汝榖墓开始。

  去年2月13日,有关专家组成考察队,来到大观区山口乡寻找志书记载的杨汝穀墓,在当地知情村民的配合下,在纱帽山灌木丛中找到了杨汝穀墓。

  杨汝穀墓是夫妻合葬墓,当时已经掩映在灌木荒草之中,完全没有了一品大员墓的应有气象。考察队当时发现,墓上有一个盗洞,往里探望隐约可见棺木。杨汝穀墓碑倒在地上,墓前是一片开阔缓坡,但却没有看到巨大的神道碑,也没有石雕神兽,满目只有树木藤蔓,颇是荒凉。

  石碑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为桐城张廷玉题写,立碑年代是清乾隆十一年,杨汝穀墓碑上书“清故光禄大夫予告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加三級谥勤恪杨公讳汝榖大人之墓”,内容与史志所载信息相符。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编审张全海博士认为,杨汝穀一生多在御史“言官”之位,凡事谨慎和低调。其家族虽然曾经科第连绵,文官武职众多,可谓鼎盛一时,但并未见到张扬的迹象。作为一个如此低调的个人及家族,很有可能实行了“丧事从简”的低调做法,令人敬佩。

  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任祥斌说,不论从历史文献还是墓园规模来看,杨汝榖的生与死都极其低调,在世时谨慎勤勉,两袖清风,去世后墓地俭约,毫无一品大员墓园奢华景象。“以今天的标准来说,无疑是一位廉洁清明的高级官员。”

  祖辈精神 永远传承

  杨汝穀后裔杨耆荀先生告诉记者,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尊重和崇拜清官的传统。而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又以极大的力量来抓反腐倡廉,全心全意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符合广大人民的心愿。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当日来到现场的杨汝榖后裔共有13人,其中最大的已经80多岁,最小的才20出头。杨耆荀说,祖辈杨汝榖一生清廉,公正不阿,一贯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自己和后代则十分低调。用16个字概括便是:生前清廉,身后低调;修身传世,家族不衰。

  杨耆荀先生表示,作为杨汝榖的后代,带着后辈来参加这次开馆仪式,就是想把祖辈这种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并贯彻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图为杨汝穀后人杨耆荀先生向纪念馆捐赠文献

  民间力量 发挥作用

  “从杨汝榖墓的发现,到纪念馆的建成,民间力量不可或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宗俊博士说,历史在赋予我市丰富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赋予了每一名市民保护和传承的责任。

  2015年初,纱帽山公墓负责人江锡华在了解到杨汝穀墓地情况后,主动表示愿意承担整修工作,为保护古墓葬,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做点自己的贡献。去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江锡华带领十多人爬上山顶,为杨汝穀墓地清除杂草树木藤蔓、填土培坟,7个人合力才将倒伏的墓碑石柱扶正。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墓地整修完毕。

  据了解,此次杨汝榖墓地的整修及纪念馆的筹建工作也是在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精心策划,纱帽山公墓管理处斥资并提供场地,中国人民大学张全海博士提供史料与实物,杨汝穀后裔全力支持下共同完成的。

  陈宗俊表示,文物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一名市民的事,只有充分调动起民间的力量,保护传承工作才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4-30 00:1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