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89|回复: 0

安庆民间手工艺人申报“非遗”遇尴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8 15: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糖画、棕编、面人,有多少人知道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近年来,安庆街头这些即将消失的老行当越来越少,从事手工制作的民间艺人更是不多见,可是就有居住在大观区石化一村的汪马林、胡秀丽夫妇,他们坚持传承古老的手工技艺,让它在宜城大地上发了芽,但是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就遇到了尴尬。

  


  公园门口,糖画甜蜜挥洒
  11月23日,记者刚到菱湖公园西大门门口,就看见一个摊子前围满了大人和小孩,凑过去一看,一位戴着眼镜的长发女子坐在摊子前,用手中的铜勺勾画出一个个美丽的糖画,哦,原来这就是“糖画姐姐”。
  刚刚做好一个逼真的手枪,又围上来一批人,“阿姨,我要个蝴蝶!”“我要个老虎!”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生怕“糖画姐姐”没听到,“好的,马上就做。”、“糖画姐姐”温柔地说。只见她用铜勺从热糖稀中舀起了一勺,在白色的大理石板上迅速开始勾勒蝴蝶的造型:先是身子,再是蝴蝶的两个翅膀,最后画上两只触角,用铲子压平,穿上一根木棍,不一会儿,一只美丽的糖画蝴蝶就做好了,小姑娘开心的边舔边欣赏,满意的走了。
  随后记者采访了解到,“糖画姐姐”名叫胡秀丽,是从山西嫁到安庆来的,之前和丈夫汪马林一直在南京做手工艺品,两年前因为孩子要回来上初中,迁居至此,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在儿童公园门口卖糖画。
  胡秀丽告诉记者,糖画这项技艺是其父亲传给她的。“我父亲就是山西的老手艺人,一开始是吹糖人,后来社会发展了,人们觉得用嘴吹糖人不卫生,渐渐买的人少了,所以就改做糖画。”胡秀丽笑着说,“从小就看着我父亲制作糖画,小时候天天吃,特别喜欢,后来父亲将制作的技艺传给了我,有时候我会代替父亲去参加一些民间艺人的小活动,手艺越做越精,逐渐能独当一面了,我是被父亲带进"江湖"的。”

  出租屋内,棕编、面人各领风骚
  胡秀丽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家是专门做这些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除了糖画,她和丈夫汪马林还会制作面人和棕编。
  25日上午,记者来到汪马林夫妇在石化一村的出租屋,从外面看,这是一户极其普通的一楼民宅,只多了一个堆放杂物的院子而已,走进客厅,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可定睛一看,就被满屋子的手工艺品和各种各样的制作工具吸引住了,除了制作糖画的工具外,地上还有不少新鲜的、发黄的棕树叶子,椅子上有好多钢丝制作的摩托车,桌子上摆放了一排面人,最有意思的是,墙上还靠着一条编制的龙。
  据汪马林介绍,他和妻子都是糖画、棕编、面人制作的手艺人,妻子胡秀丽专攻糖画和面人,他主要制作的就是棕编。
  汪马林告诉记者,他是宜秀区杨桥镇人,棕编是跟湖南的师父学的,面人是跟河南的师父学的,夫妇俩也相互学习,妻子胡秀丽悟性高,学习面人不到两年就出师了,现在制作棕编也很在行了。
  “这些都是把面粉、糯米粉用自己独特的配方调好,用食用色素或者是颜料上色,再捏造型而成的。”胡秀丽指着一排小面人告诉记者,“这种小面人一般都是放在咖啡厅里做装饰用的,放在家里做饰品也是很好看的。”
  “去年情人节,我们做了好多一对一对的情侣面人,卖的很火,很多年轻人都来订购,”汪马林说,“马上圣诞节就要到了,我们准备捏一批圣诞老人出来,都是这种应时的小玩意儿卖的比较好。”
  随后,汪马林指着桌子上一排用小玻璃箱装着的面人说:“这些都是我们的获奖作品,作为样品摆在这供人观赏。”汪马林介绍,这些稍大点的面人都是他们去年在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太湖分会场“中华百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的获奖作品,当然,还有一批棕编的手工艺品。“当时我们把黄梅戏艺术节的吉祥物—七仙女做成了一套一套的面人,受到很多热爱黄梅戏的中年人喜欢,抢购一空,一位北京的老太太买好几套回去了。”汪马林自豪地说。
  由于人手不够,去年只带了两项作品去参展,分别是胡秀丽的面人,汪马林的棕编。“没办法,一项手艺必须要有一个人在那做,我们就俩人,所以只好放弃了糖画的展示。”胡秀丽无奈地说。
  接着,夫妇俩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去年参加展演的作品,有各种棕编的麒麟、鳄鱼、大象等动物,还有很多造型别致的人物面塑,其中一套一尺多高的“比武招亲”面人让人赞叹不已。面塑形象是一男一女分别骑在马上进行比武,人物神态逼真,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胡秀丽告诉记者,这种人物面塑是最难做的,需要手工艺人掌握纯熟的手法、精湛的技艺,把人物的神态、表情都要做得惟妙惟肖,才能把一个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

  手工技艺,让人啧啧称赞

  在制作棕编手工艺品前,首先要采集棕榈树的叶子,经过蒸煮、晒干、阴干等方式的处理,制成可以长久保存的棕编叶,做成的作品再刷上桐油,防水防腐,几十年都不烂。“新鲜的叶子不利于保存,要放在水中养着可以保持一个星期左右,否则通常只能保持一天。”汪马林说。

  接着,胡秀丽给记者做个小动物,演示如何制作棕编手工艺品,只见她先取两根长一尺左右的棕叶,用锥针修剪叶子,去掉不合适的部分,获得自己想要的造型,紧接着,这两根棕叶在胡秀丽的手中上下穿梭,不一会儿,小动物的身子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再用预留在底部的叶子一拉,收紧身子,这道手法让人不得不惊叹这个巧妙的技艺!小动物身子做好后,胡姐姐又找了一小片较软的叶子,慢慢的卷起来,原来这个就是小动物的头,往身上一插,呵,这不是蜻蜓吗!这时,再用锥针稍作调整,在“蜻蜓”背部穿一个洞,把留下的一根长叶穿过去收紧,再把蜻蜓的翅膀展开,修剪出优美的造型。不到五分钟,一个活灵活现的蜻蜓就做好了,还可以拎在手上把玩。

  
手工艺人,生活很艰辛
  对于老手艺的传承,夫妻俩都表示:目前还没到时机。“女儿的学习成绩很好,为了好好培养女儿,我们只好回到了家乡,可是在安庆只能卖些小玩意,像大件的棕编和面人都卖不动,光靠卖几块钱的小玩意我们是挣不到钱的,只能糊口,而且安庆举办艺人表演的机会很少,所以我们经常接外地客商的订单,去参加一些外地的展示,赚取一家人的生活费。经常四处奔波,根本没时间带学徒。”
  为了维持生计,夫妻俩夏天做面人,附带卖些甜品,冬天就做糖画,棕编平时不做,只在大型假日的时候做些小玩意卖,一条棕编的龙可以卖到好几百块钱,但是安庆买的人并不多。
  “在北方大的省会城市,民间艺人还是很吃香的,”汪马林说,“南京、上海那边的城隍庙每年都会有民间艺人表演,特别是搞大型活动时都会请一些艺人去展示传统手工艺,地方民间文化气息很浓厚,小孩子在学校里从幼儿园开始就会搞这些传统手工艺活动,像安庆这边是没有的,很多小孩子都没见过这种古老的手工艺,所以说,在地级市,这种传统的手工艺会越来越少,正在慢慢的消失。”
  夫妻俩表示,以前在公园摆摊时,经常有家长来询问收不收徒弟,他们都一一婉拒了,“一来是目前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一家三口挤在一个出租屋里,没那么多的空间开展手艺教学;二来我们俩都忙着赚钱养家糊口,平时制作客户的订单就花费了不少时间,没那么多时间带徒弟。”汪马林说,“等我们挣够了钱,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我准备开一间工作室,要准备一个专门的房间展示我们的作品,那时我们就可以专心的做老手艺,专心的教徒弟了。”

  申请“非遗”,遭遇不少尴尬
  为了更好的传承糖画、棕编、面人这几项传统手工艺,汪马林夫妇也想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资料搜集不齐、写不来文字材料以及经济上的困难等原因,夫妻俩只能作罢。
  “之前我们也去咨询过"非遗"保护中心,打听到如果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搜集一大堆资料,像四代传承人的资料什么的,本来经济就不宽裕,还要花费五千多元钱做宣传片,即使申请成功了,一年也补贴不了多少钱,加上自己不会写材料,所以就不愿意申请。”
  就此事,记者咨询了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邓超,邓副主任表示,对于汪马林夫妇的情况他们是有所了解的。目前,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内容有:申请报告、项目申报书、保护计划等一系列的资料。其中包括申报项目的起源、传承祖系等等材料,但是这些材料汪马林很多都收集不齐,如果他能将资料收集齐全,非遗办可以帮他们进行文字的组织和修改。
  “申报非遗需要传承有一百年的历史,必须要推出四代传承人,要知道师父的名字,师父的师父,再往上推一代,这些人都需要了解,必须要清楚这一块的历史,弄清技艺的传承人,弄清这个技艺具体是怎样传承下来的,起源在哪里,也要介绍下。”邓主任介绍,目前还没到申报时间,让汪马林回去准备材料,访原探祖,确定好申报哪个项目,“这里面涉及到经费问题,因为既然申报,就要对这个传统手工艺进行一个五年规划,还要对该项目进行一些宣传,这就需要拍摄宣传片,大概需要五、六千元,这对于他们这样的个体户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目前,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方面是没有任何保障的,虽然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关于非遗政策的不完善,所以申遗后期的保护和管理都没有明确规定。
  “如果是省级非遗传承人,每年会有三千元的经费,但是并不是每个项目都给经费,非遗分为生产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需要省文化厅专家组对这个项目的保护价值做出系统的论证之后划拨经费。”邓主任说。
  之前汪马林想申报棕编和面人两项手工艺,其手工艺品的特点是手艺独特,保存时间长。邓主任也进行过提醒,在申报的时候要了解其他地方同种手工艺的特点,不能跟别的地方重了,否则就没有申报的价值了。历史、分布区域、特点、年代、价值、是否在当地有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专家评审时注重的内容,申“非遗”的项目要有特色、有历史、有价值,这样的申报才有意义。因此建议手工艺传承者要结合安庆的地方特色,发展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奇,这样才能成功申报“非遗”,也能更好的传承老手艺。

我唱歌哪有跑调,我只是喜欢唱自己的调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5-17 13:20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