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82|回复: 0

安庆马窝村

[复制链接]

9871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资深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4916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4-2-2 15: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窝村



       马窝村,又名马窝子、马窝、马家窝,距安庆15公里,濒临长江,系迎江区老峰镇管辖。
  马窝村有2000余人,以王、潮等姓氏为多。
  马窝子对面有一江心洲,使这块水域成了S形,造成马窝子一带流水受阻,形成漩涡回流,涨水季节,江水冲刷,淘空岸堤下的积淀泥沙,形成三三两两、大大小小的紧挨着的“窟洞”,江水浸泡,江沙松散,常常导致成片的江堤顷刻坍塌,最厉害时,江堤坍塌达一里之长。如此一来,江堤反复被淘空又反复向前推进,堆积成一个“小嘴子”,和对面的江心洲距离越来越近,形成一个狭口。清末,在“窝子”居住的以马氏人为多,又因一个马氏后人在省府安庆做大官,故称马窝子。
  随着外来人口的迁入,马窝子的人口也越来越多,马氏家族的人几乎都迁移安庆城内居住,现在坚守马窝子的马氏后代也不过三两户。
  马窝子,清同治八年(1870年),“有小市聚及水巡警”,这里曾经有来往江心洲之间的渡口,还是个很繁华的港口集镇,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渐衰落。
  马窝子这个名字曾让人撕心裂肺。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占安庆时就在此登陆。是日,安庆沦陷,在安庆历史上,这一天也成为“市耻日”,而马窝子便成为“市耻日”的源头。
  第一次听到马窝子这个名字,我胆战心惊。那是四十多年前一个盛夏的傍晚,在探花第大堂厅,一个绰号叫“大头”的男孩,瞒着父母偷偷去江里游泳,被母亲发现,便是一棒槌打得屁股啪啪响:“砍头鬼,和你说了多少次,就是不听!大不了老娘在马窝子把你捞尸!”这一棒槌并没有打痛“大头”,也没有引起他足够的警惕,一年后,“大头”兄弟不幸溺水身亡,这位母亲悲痛欲绝地在马窝子找人把“大头”尸体打捞上来……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发生了一件轰动长江流域的海事事件,民生公司的正德号客轮在皖江安庆段沉没,当时轮船数百名旅客无一生还,遇难者的遗体大抵在马窝子打捞上岸。
  最让人触目惊心、难以忘怀的是,1976年大渡口至安庆的轮渡船冒雾行驶时,与一驳船相撞,即刻覆没,百余生灵丧生。我家隔壁的一对姓朱的父子也丧生在这次事故中。事发后,马窝子附近的水面上漂泊数十只打捞船,一具具尸体被打捞上岸,遇难者的家属看见离去的亲人,哭天喊地、捶胸顿足,围观者也不免潸然泪下。
马窝村百余年遭水患十余次,最近的是1949年和1954年两次大水,大堤溃决,方圆十公里的马窝村变成一片汪洋……面临长江的马窝村,却从没有人以打渔为生,这倒让我疑惑重重,后知,这里水流湍急,岸堤“窟洞”丛生,无法泊船,没法捕鱼。马窝村的土壤属于沙土地,由于地势高,土壤干燥,取水不易,这里种植的主要是棉花、油菜、花生、豆类等耐旱庄稼。这里栽种蔬菜时,也不能像城西的许家小圩湿润的夜潮地那样精耕细作,许是与取水不易和沙地干燥有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就开始对此段江堤进行多次修建和加固,近年将马窝村临江的村民分批迁移。2002年6月11日,朱镕基总理冒着高温烈日,来到马窝村移民安置点视察,关注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如今的马窝村掀开历史的新一页:迎江经济开发区坐落于此;最近交通部批准安庆港马窝港区一期工程,该工程新建2个5000吨级分节驳散货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394万吨。
  如今的马窝村沿江大堤已是钢铁长城,大堤是由钢筋水泥、青石筑起,又高又宽,大堤下栽种密集的柏杨树,江畔是青石垒砌的斜坡,防止江水淘空堤基,通往对面的江心洲的水道经常被疏浚,水域宽广,河道畅流,再也不会出现回流。
  站在马窝村的沿江大堤上,不尽江水在脚下流过,远去的是辛酸和悲伤,而流来的必将是平安和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6-17 13:19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